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高考上技校是另一种高考选择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2010-6-30 【字体:小 大】
部分高中生放弃高考上技校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为19.5万人,比去年减少2.9万人,下降幅度近13%,为近5年来最低。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今年有高中毕业生20多万人,其中近万人没有参加高考。除了适龄考生数量减少、一些高中生中途退学等原因外,部分学生放弃了高考选择上技校。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就业才是最终目的,如果到技校学习有助于就业,他们宁可学一技之长,放弃拿文凭。

  A为就业放弃大学文凭

  邓龙是绥化某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但是他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而是选择到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二分院学习电气维修。

  选择放弃高考,去技校学习,邓龙和家人也是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邓龙的嫂子告诉记者,邓龙平时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排中上等,班主任老师预测邓龙参加高考,应该能过本科分数线。但是高考前,邓龙的哥哥嫂子提议让邓龙去上技校。邓龙的哥哥嫂子都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工厂工作。工作后,他们发现自己实践能力没有技术工人强,工厂里非常缺乏技术工人,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连进厂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开始的时候,邓龙对哥哥嫂子的提议还不太接受,后来家人带他去一些工厂了解情况。在工厂里,邓龙发现技校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很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受欢迎。邓龙觉得,与其上一所不太好的大学,还不如上技校,于是干脆放弃高考,直接到技校报名。

  据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二分院招生办的付主任介绍,目前已经有十几位弃考的高中毕业生到学校报名。近两年高中毕业生报考技校的越来越多,他们学校也适当地将一些专业的学历要求提高到了高中毕业,今年开设的要求高中毕业学历的专业比去年多了约十分之一。

  B家庭困难 农村学生弃考

  朱慧茹是在高考前两个月决定放弃考试的。朱慧茹家在双城市农村,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她一心想通过学习改变全家人的命运。高考前,参照学校历年的升学率和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她虽然能考上大学,但只能进三流学校,即便能进好点的学校,也选择不了好专业。朱慧茹还从一些正在上大学的老乡口中得知,不是一些国家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目前找工作很困难,有些大学生毕业三四年了还在家里“啃老”。即便幸运地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也就千八百块钱。朱慧茹说,家里父母身体都不好,平时只靠姐姐一人打工赚钱。如果上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至少要三四万元。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不但无法帮助家里,反而给家里增添负担。后来,她听说同村的小姐妹初中毕业就去技校学习,上了三年学才花了1万块钱,每年还有补助,第三年就开始实习赚钱,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也在1500元以上。经过一番考虑,她决定放弃高考上技校。

  记者从哈市部分技校了解到,放弃高考上技校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农村学生。多数农村学生家庭困难,认为上技校能早赚钱。

  C上技校也有好前途

  “上技校也有好前途”。记者采访了解到,弃考的学生和家长认为上技校,学技术,当工人也有好发展。

  哈市的张超同样没有参加高考,直接报名上了技校。到技校报名前,张超的父亲特意向在大工厂、大企业工作的亲戚朋友询问他们所在单位的人事任用机制,最后得出了结论,技术工人是工厂的顶梁柱。大学毕业生到企业里也要经过实践锻炼,而技校生虽然理论知识差一些,但如果努力,同样可以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林森去年从哈尔滨技师学院毕业后,应聘到了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开始的时候,他只是车间里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同他一起分配到车间的还有一些大学生。一年过后,林森已经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成为厂里的重点培养对象。林森说,在大型工厂里,评定工人的优劣是按照技术等级,而不是学历。

  据哈市一家大型工厂的负责人介绍,工厂中除了行政人员以外,生产人员的学历只是参考条件,工厂重视的是初级工、高级工、技师等技术等级。如果工人经过学习,能够考过这些“职称”,也能走上领导岗位。

  D公办、厂办技校及工业类专业受青睐

  记者了解到,公办、厂办技校及工业类专业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

  张超的父亲告诉记者,在给张超选择学校的时候,他咨询了哈市十几家技校,后来又打电话给外地技校了解情况。他发现,因为我省有老工业基地基础,工业类专业技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工厂办的技校,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比较先进的技术,毕业后还可以直接被分配到该厂工作。公办技校因为有政府的扶持,师资力量雄厚。他曾去过一家公办技校,该技校仅修建实训基地就投资近亿元,里面的实训设备都是模拟一些国际先进企业的设备定做的,每台价值上百万元。学生经过这样的培训,不怕到企业后上不了岗。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处的孙同波处长表示,为了增强技校的办学实力,分清技校的培养规模和层次,近年来,我省先后对十几家公办、厂办技校进行了整合。2007年,哈市整合了5所技校成立哈市首个技师学院。如今,该技校办学规模已经从原来的3000多人扩大到了6500人,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也由原来的高级工提高到预备技师,每年预计可为我省输送预备技师300到400人。整合技校,将教师设置、实训场地等资源重组还解决了小技校“单打独斗”带来的重复师资等问题。通过整合,公办、厂办技校的影响力增强了,目前已经成了弃考学生的就业首选。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一些技校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打破了以前报名就上的模式,对部分专业还实行了考试入学、择优录取的制度。

  E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高中毕业生放弃走进象牙塔的机会,迈进了技校的大门?

  孙同波处长介绍说,自从2003年以来,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5.6%以上。全省就业的技校生中,81.3%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18.7%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200余家企业获得稳定高质就业。技工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培训订单已经签到2012年。除此之外,技校的各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平均,基本不会出现好的专业就业率特别高,不好专业就业率特别低的情况。

  “动手能力强,干活踏实”,哈市某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说,技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就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技校学生工作都比较刻苦,跳槽的现象也很少,企业愿意用这样的员工。他们单位4年前将技校毕业生高翔招聘进来,虽然高翔高中毕业后,直接上了技校,但他从上学的时候,就到他们单位实习,平时也很愿意动脑筋,一边在车间干活,一边对照书本学习。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发明了一套操作方法,使车间的劳动效率提高了20%,现在已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孙同波处长说,以往技校学生受学历限制,就业竞争力较差,所以技校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很多学校还按岗位需求设置课程,90%以上的学生为定向培养,学生入学即有就业岗位,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入企业就能够发挥作用,缩短了企业的培训时间。

  F专家:高校教学应更重视实践

  哈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就业分析师认为,弃高考上技校,实际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没信心。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两道门槛:一是就业心态高,不好的岗位不愿干,即便去了也不安心工作,导致用人单位排斥大学生;二是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技校生在企业比较看重的这两点上占有优势。

  其实,技校和大学培养的是两种不同的人才,不应把他们的就业情况进行比较。但是,现在确实出现了大学生和技校生在同一工作岗位竞争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生理论基础好,思维活跃,应该能够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高校应该及时调整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与快速变化的现代科技接轨。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不能一刀切。同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放平心态,踏实就业。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